大榕树——让我们共成长!
大榕树 myDrs.org
您的位置:大榕树 \ 编程       |  Logo语言   |  Pascal语言   |  信息学奥赛   |  高考保送    |  HTML版本
|  Pascal语言>>Pascal入门>>趣谈数据结构(四)         本站全文搜索: 友情提示:

趣谈数据结构(四)
http://www.mydrs.org  7/4/2001  大榕树




   本次趣谈数据结构,我们想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迭代与递推。在计算机数值程序设计中,迭代与递推是两个重要的基础算法。



  一、迭代



  许多的实际问题都能转化为解方程F(x)=0的实数解的问题。求根可以直接从方程出发,逐步缩小根的存在区间,把根的近似值逐步精确到要以满足具体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止,该算法称为迭代。迭代的一般原则可以用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现要求出方程F(x)=0的解:先设F(x)=G(x)-x,则方程F(x)=0可化为x=G(x),
这就产生了一个迭代算法的数学模型:

        Xn+1=G(Xn)

  从某一个数X0出发,按此迭代模型,求出一个序列:

      {X0,X1,X2,X3,……,Xn-2,Xn-1,Xn}

  当Xn-Xn-1小于一个特定值(误差许可值)时,X≈Xn-1≈Xn,这时可认定x=G(x)。也就是说,求出的Xn已经可以作为原方程f(x)=0根的近似值了。
设误差许可值为A,则迭代算法的NS图如图1。



        

          图1 迭代算法NS框图



  迭代算法的关键在于确定迭代函数G(x)。确定G(x)时需保证产生的迭代序列{Xn }是否能使两个相邻的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即两数的差值越靠近误差值,我们称这样的序列为收敛序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根的存在范围越来越小,从而为根的取得创造条件。



例1 求2的算术平方根(不使用内部函数)。



分析:使用迭代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使用迭代法可以先设X=SQRT(2)-1,则求2 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就可以转化为求X(X+2)=1的正根。列出等价方程X=1/(X+2),
以1/(X+2)为迭代函数,以0为初始近似值X0,误差值设定为0.0000001, 则程序可写成:

program ex11_7;

const a=0.0000001;

var x0,x1,X:real;

begin

 x0:=0;x1:=1/(x0+2);

 while abs(x1-x0)>a do

  begin

   x0:=x1;x1:=1/(x0+2);

  end;

 x:=x1+1; {将X1的值转为2的算术平方根}

 writeln('sqrt(2)=',x);

end.



  程序的输出结果如下:SQRT(2)=1.4142135516E+00



  开始时,迭代函数的根的近似值设定在[0,0.5]之间, 由于区间宽度大于给定误差许可值,于是再进行迭代运算,产生下一个区间[0.4,0.5];
其宽度仍然大于误差许可值,再产生下一个区间;……;如此反复,直到区间的宽度小于误差给定值时,则表明在该区间中,任意选择一个数都可以满足根的近似值要求了。为方便起见,取下该区间的边界置作为近似值。这就是迭代算法的一般原则的体现了。



  二.递推



  对于一个的序列来说,如果已知它的通项公式(即表达位置与位置上的数据的关系的公式),那么,要求出数列中某项之值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要得到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很困难的,甚至无法得到。然而,一个有规律的数列的相邻位置上的数项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已知的项,利用特定的关系逐项推算出它的后继项的值,……,如此反复,直到找到所需的那一项为止,这样的方法称为递推算法。



  递推算法的首要问题是得到相邻的数据项间的关系(即递推关系)。递推算法避开了求通项公项的麻烦,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的求解,分解成了连续的若干步简单运算。一般说来,可以将递推算法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迭代算法。



例2 著名的菲波纳葜(Fibonacci)数列,其第一项为0,第二项为1,
从第三项开始,其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编程求出该数列第N项数据。



  分析:按菲波纳葜数列的原则,数列为:

    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无疑地,寻找其项数位置与项值的关系(即通项公式)是非常困难的。而根椐该数列的形成规则,其有一个的公式即"Un=Un-1+Un-2
"表明了相邻的数据项之间的明显关系。因此,可以其作为递推公式,以已知项0与1为起点,逐项产生第3项、第4项、……,直到取得需要的第N项为止。
在其递推算法的语言实现上,可取J、K、P三个变量,分别表示前二项、前一项与当前项,J、K分别取初值0与1。第一次通过递推公式P=J+K得到第三项,并进行移位,即J取K值、K取P值,
为下次递推作准备;……;如此反复,经过N-2次的递推,P就是第N项的值(第1次产生的是3项的值)。

源程序如下:



program ex11_8;

var

n,i,j,k,p:longint;

begin

 write('N=');readln(n);

 i:=2;j:=0;k:=1;

 repeat

 inc(i);p:=j+k;j:=k;k:=p;

 until i=n;

 writeln('F(',n,')=',p);

end.

  菲波纳葜数列的递推明确地体现了递推算法程序设计的一般原则,即递推公式取得。



例3 数字三角形。如下所示为一个数字三角形。请编一个程序计算从顶到底的某处的一条路径,使该路径所经过的数字总和最大。只要求输出总和。



  1、
一步可沿左斜线向下或右斜线向下走;

  2、 角形行数小于等于100;

  3、 三角形中的数字为0,1,…,99;





  测试数据通过键盘逐行输入,如上例数据应以如下所示格式输入:



  5

  7

  3 8

  8 1 0

  2 7 4 4

  4 5 2 6 5



  分析:此题解法有多种,从递推的思想出发,可以设想,当从顶层沿某条路径走到第I层向第I+1层前进时,我们的选择一定是沿其下两条可行路径中最大数字的方向前进,为此,我们可以采用倒推的手法,设a[i,j]存放从i,j
出发到达n层的最大值,则a[i,j]=max{a[i,j]+a[i+1,j],a[i,j]+a[i+1,j+1]},a[1,1] 即为所求的数字总和的最大值。



源程序如下:



program ex11_9;

 var n,j,i:integer;

  a:array[1..100,1..100] of integer;

begin

 read(n);

 for i:=1 to n do

  for j:=1 to i do

   read(a[i,j]);

  for i:=n-1 downto 1 do

   for j:=1 to i do

    begin

     if a[i+1,j]>=a[i+1,j+1] then a[i,j]:= a[i,j]+a[i+1,j]

     else a[i,j]:=a[i,j]+a[i+1,j+1];

    end;

 writeln(a[1,1]);

 end.


作 者:福州一中计算机组 陈颖
来 源:曙光奥赛
共有5380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 上篇文章趣谈数据结构(三)
  • 下篇文章趣谈数据结构(五)

  • 发送邮件
    保存页面 打印文章 HTML版本 发表评论

    □- 近期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1. NOIP2006竞赛大纲 [8307]
    2. 七类高中生具有保送资格 [5911]
    3. NOI2006获奖选手名单 [4956]
    4. 关于举办NOIP2006模拟赛的通告 [4107]
    5. Turbo Pascal各语句运行速... [3595]
    6. Turbo王者归来新Delphi免费... [3182]
    7. IOI2006我国4名选手全部获得金... [2946]
    8. 关于APIO2007与IOI2007... [2764]
    9. noip倒计时 by 枯叶蝴蝶 [2684]
    10. 朱泽园:思想上的金牌更重要 [2169]
    谈谈数据结构
    趣谈数据结构(七)
    趣谈数据结构(六)
    趣谈数据结构(五)
    趣谈数据结构(四)
    趣谈数据结构(三)
    趣谈数据结构(二)
    趣谈数据结构(一)
    实数类型
    数据结构-线性表 (三)
     

    关于本站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大榕树 版权所有 ©1999-2006 www.myDrs.org 闽ICP备050007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