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竞赛是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早在五十年代,美国就开始对程序教学发生兴趣,六十年代初开始研讨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进入学校是八十年代之后,最初学校大多是教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还要培训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初开展竞赛的是美国,后来才在世界各地普及起来,竞赛活动推动了学科的发展。1987年,保加利亚的Sendov教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全体会议上,倡议举行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定名为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简称IOI。首届IOI于1989 年5月在保加利亚的布拉维茨举行,有13个国家的46名青少年参加,到1997年已有63个国家参加。 我国目前开展的相应竞赛有两个,一个是全国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NOI),另一个就是NOI全国分区联赛。 全国分区联赛目前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委托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联系地址:南京市玉泉路1号3楼(邮编:210024)。 全国NOI每年进行一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组队参赛,每队由三名选手组成,至少由一名女选手。国际IOI中国选手组成,第一步:由全国NOI比赛的一等奖(5名)与二等奖选手(10名)组成国家预备队,通过函授方式进行培训。第二步,每年四至五月份在北京举行组队选拔赛,包括上机与口试,最后确定 IOI全国参赛选手人选。参加选手的条件为在校中学生,年令不超过19岁。
共有2213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发送邮件 保存页面 打印文章 HTML版本 发表评论
关于本站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大榕树 版权所有 ©1999-2006 www.myDrs.org 闽ICP备05000721号